为积极响应国家“强教必先强师”、“为大国工匠造就良匠之师”的号召,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在天津市首次双师认定工作开展后的第一个假期,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的28名优秀教师在学院的统一安排下,于2024年1月16日分别前往天津双安劳保橡胶有限公司、天津七二九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天津华科科能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灵犀汇(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求道足球俱乐部、牛孩体育俱乐部等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利用寒假时间争分夺秒进入企业开启“升级修炼”。
“强匠先要强师,而强师需要校企师资合作共发展。”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蕾谈到了本次寒假实践的初衷,“企业亟需高素质人才,而学院缺乏经验丰富的教师。本次企业实践构建了产教融合的良性互动,校企优势实现互补的良好格局,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携手共建大国工匠培养基地,为真正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目标前进。”
一、渤化集团内炼真金:企业内部管理与实践创新探索
这个寒假对于前往天津双安劳保橡胶有限公司的谷裕老师和梁艳辉老师来说是充满挑战和不同的。两位老师在下厂期间正赶上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将厂址跨区迁移到津南区。为了切实助力企业的机械设备搬迁工作,两位老师和企业人员主动协商,积极参与,为企业解决了机械设备搬迁规划的部分实际问题。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和制度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为橡胶公司的安全操作水平提高起到很大的帮助指导作用。
同时两位老师也指出,在企业的实践机会难能可贵,是对自己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进行有机结合的重要机会。两人都表示在本次寒假实践中收获颇丰,不仅学习到了企业的不同情况和规章制度,更是在将自己所学切实运用在工作实践中,这对今后的教学工作非常有帮助。
从教多年的穆老师同样认为自己受益匪浅。在进企业期间,穆老师在学习加工工艺和操作技能的同时,为研究所专技人员进行《工程制图及CAD》培训。为企业员工提升技能的同时,也给自己未来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思考。“走出课堂,投身实践”,既巩固理论知识,又拓宽实践知识面,开拓教学新思路。企业的领导同样表示,穆老师的专业知识为企业的员工提供技能培训,助力企业更科学的设计和实施培训方案,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从而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提升。
“在实践的过程中,让我们感受到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需求存在的距离,对教学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前往天津七二九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在成品生产车间进行下厂锻炼的吴冠雄老师同样深有所感。强教必先强师,下场实践就是锻炼教师的必要一步。在学习和教学探索的同时,吴老师也积极为公司解决木工带锯加工危险性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跟同技术人员进行探讨,提出解决思路和预案。
企业获得了教师们系统性知识的帮助,优化企业生产操作和发展,教师们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真正实现了校企双赢、共同发展。
二、天开园中百花艳:园区企业协同发展与生态构建
人工智能学院的李红升老师前往位于南开区的天开高教科创园,开启自己在天津华科科能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的假期企业实践活动。他表示,“在实践过程中,增强了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了实际教学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难题的能力,接触到了许多在学校无法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实践锻炼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还锻炼了综合素质,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企业的生产环境和文化,在教学理念上有了更深的认识,工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信息工程学院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师韩彬同样前往天开园参加灵犀汇(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下厂实践锻炼。“下厂实践期间,我们同公司工作人员一样上班下班,从事公司员工相同的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体验了公司工作的艰辛,更重要的是普遍感受到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需求存在的距离,熟悉公司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与管理制度,在教学理念上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为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规格、重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新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明确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从而实现教师重构课程教学内容能力的新提高。”
同时学院于1月20日在天开园牵头组建全国绿色石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大会,相关专业骨干教师均出席本次会议,与在场的112家成员单位共同研讨产教融合服务“绿色双碳”战略之大计。将产业、教育和人才相融合。助力人才培养,深入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推动高校老师进企业,共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寒假的天开园不仅是教师们进公司实践、自我修炼的地方,同时也是我校共同牵头组织的盛会,是与当地高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之间的多方合作的机会,是全市绿色石化化工产业的重要平台,是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的重要途经。
三、体健魄强育未来:服务中小学体育锻炼的实践路径
作为足球教练,体卫艺部的李赫老师带领天津求道足球俱乐部青少部的众多学员参加由北京阿里文化体育公司,天津亿动体育公司共同举办的晨星杯全国青少面足球比赛,带领小队员的感受比赛的氛围,勇争比赛奖牌。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李老师不仅增加了自己带学生参加体育赛事的经验和能力,更是通过突出的个人能力与专业素养给俱乐部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西青区牛孩体育俱乐部实践的四位老师主要负责青少年体能训练,乒乓球,排球和舞蹈的教学指导工作。由于教学对象主要是青少年,运动中的安全和保障就成为了几位老师最为关注的方面。在寒假的一个月中,几位老师在运动安全和运动保障方面的技能和经验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并反映“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是老师的第一要务。”
体卫艺部的教师们前往俱乐部为中小学学生进行体育指导,为小朋友们带来系统的专业知识体育技能的同时,更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这种跨界的交流与学习,不仅拓宽了教师们的视野,提升了他们的专业技能,更为青少年们打开了通往成功的大门。
更重要的是,这种实践模式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青少年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亲身参与企业实践,青少年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社会的不同可能,更深入地体验接触,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从容自信,多面并举。
本次教师寒假下厂实践是暑期企业锻炼的升级和延续,学院在教师培养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未来校企合作的推动,着力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和校企人才输送。在未来,学院也将继续发扬这两次的教师下厂实践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加大对教师实践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继续探索双师型教师的有效培养方式,助力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携手共建大国工匠培养基地。